<thead id="co6fv"><sup id="co6fv"><track id="co6fv"></track></sup></thead>
  1. <acronym id="co6fv"></acronym>
    <acronym id="co6fv"><label id="co6fv"><xmp id="co6fv"></xmp></label></acronym>
  2. 首頁 新聞 評論 視頻 專題 文化 直播 圖庫 看紅河 經開區 紅河消防

    熊慶來與西南聯大之淵源

    作者: 來源: 紅河網 時間:2022-12-12 09:33:44

      1936年,省立云南大學校長空位,時任云南省國民政府主席龍云四處物色人選,經夫人顧映秋和省建設廳廳長張邦翰等人力薦,時任清華大學算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的熊慶來接受聘請,回到養育他的故土,從喬木下于幽谷,開啟了“敬恭桑梓”的燃情歲月。

      1938年2月,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西遷昆明,1938年4月,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大在昆明辦學期間,熊慶來先生傾力為西南聯大解決建設難題,為師生創造了諸多學習交流機會,留下了兩?;W共進的一段教育佳話。

      一封電報明確搬遷方向

      長沙臨時大學在岳麓山下剛剛駐足1個多月,日軍步步緊逼,衡山湘水也不再安全。長沙臨時大學往何處去?這是擺在長沙臨大當局面前的嚴峻問題。當時長沙臨大搬遷的方向,并非只有昆明可供選擇,廣西也曾表示歡迎長沙臨大搬遷到桂林等地。來自北大的經濟系教授秦瓚曾隨擔任云南學臺的父親在昆明住過,他認為,云南地處大后方,群山疊嶂,日軍難以進犯,適合辦學。臨時大學常委對遷往何處一時未能決斷,尚未形成統一意見,但是大家相對傾向于搬遷昆明,除了秦瓚教授人熟地熟外,當時龍云主席治下的云南形成相對民主自由的學術氛圍也讓長沙臨大師生頗有好感,同時云南有滇越鐵路,對外聯絡便利,與世界同行保持學術交流方便。到昆明,主客觀條件兼具優勢,但仍需梅貽琦等常委研究作出最終決定。為弄清楚具體情況,梅貽琦拍電報致已任云大校長的熊慶來征求意見。熊給梅回電:“支持臨時大學遷到昆明,與龍主席、教育廳長關系很熟,臨時大學遷到昆明可以從中幫忙提供幫助?!?/p>

      接到這封回電,梅先生最終接受了熊先生的建議,臨時大學常委也隨即統一了意見,決定臨時大學遷往昆明,并函請云大熊校長代覓校址。1938年1月27日,梅貽琦致電熊慶來道:“昨已電龍主席、龔廳長,請指助日內先由張(伯苓)、蔣(夢麟)二先生來滇籌建,關于暫用房舍,務懇設法多覓、暫借或租均佳?!?/p>

      梅先生與熊先生的交集,要追溯到1926年,清華學校改辦大學,梅校長聘請熊先生去創辦算學系之時。梅校長執掌清華大學期間,推行“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辦學宗旨,廣覽英才,一時間全國名士、大師匯集清華園。熊先生從法國巴黎大學、馬賽大學、蒙柏里大學學成歸來,經葉企蓀教授的引薦受聘于清華大學,1930年為清華大學代理理學院院長兼地理系主任。在梅先生的大力支持下,熊先生憑其嚴謹的治學理念、淵博的知識、卓越的管理才能,把清華大學算學系辦得井井有條,一時聲名鵲起,享譽當時中國高校數學系統。因工作關系,熊先生與梅先生交往頻頻,情誼甚篤。其間,熊先生第一次代表中國出席在瑞士蘇黎世召開的世界數學會議,成為唯一的中國代表。清華園的友好合作,冥冥之中為兩人1938年的昆明相聚與合作做好了恰如其分的鋪墊。

      初來乍到的聯大師生,人地兩疏,諸多不便。接到梅校長的囑托后,作為土生土長的云南人,又是一校之長的熊先生盡力為聯大師生考慮周全,安排妥當,可謂無微不至。熊先生安排聯大教師陳省身與另外4個初到昆明的聯大教授暫住其寓所樓下,把聞一多夫婦及胞弟聞家駟安頓在時任校長辦公室秘書兼文史系副教授的徐嘉瑞親戚家,將楊武之一家、陳夢家夫婦安排在其他親戚家居住,邀請游國恩先生同他住在位于福海村的家里。不少聯大教師暫住在云大教師的家里或者通過他們幫助租借房屋,得以安心落腳。這一周到安排,讓從北平轉戰長沙,再跋山涉水、漂洋過海奔赴昆明的聯大師生百感交集,有了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溫暖。

      鼎力支持聯大辦學

      西南聯大初到昆明時,最緊張的是辦學場地和教學設施設備等問題。聯大赴昆的初創故事,最有趣也最心酸的當屬梁思成夫婦設計校舍時與梅校長的經典對話。梅校長請梁思成夫婦設計西南聯大校舍,梁思成夫婦第一稿方案儼然一個現代化大學,但很快被否,因為學校沒錢。此后,梁思成夫婦的設計方案改了一稿又一稿,校舍從高樓、到矮樓、到平房,越改越簡陋,除圖書館屋頂可用青瓦,部分教師和校長辦公室用鐵皮屋頂,其他一律為茅草屋。梁思成忍無可忍,沖進梅貽琦辦公室:“茅草屋每個中國農民都會建,要我梁思成干什么?”梅貽琦懇求:“思成,以你的大度,再最后諒解我們一次,行嗎?”梁思成的心又一次軟了?!八汲?,等抗戰勝利回到北平,我一定請你來建一個世界一流的清華園,算是我還給你的……行嗎?”梅貽琦的聲音有些抖瑟。那天,梁思成流下了眼淚!

      最后,聯大新校舍建筑地址覓定在三分寺附近(即今日云南師范大學校址)。因其地域狹小,不敷展布,1939年3月,聯大常委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等聯袂致函云大:“逕啟者:查本校需在昆明建筑校舍,惟征收之三分寺地畝不敷應用,擬借用位于該處附近之貴??盏匾欢谓ㄖ砘瘜嶒炇叶g,相應函達,并附上藍色地圖一份,即希查照惠允賜復為荷?!焙娭饕窍蛟拼蠼璧鼗▽嶒炇?,即欲借今云大西院東北一片?!皽蚀?,查劃借地段,目前敝校尚未應用,自應暫時照借,借期以抗戰時為限?!毙軕c來如是函復聯大。

      于是,聯大茅草屋校舍隨即建成。師生上課時,雨點蓋過書聲時,教授讓學生靜坐聽雨的經典場景通過電影《無問西東》的刻畫深入人心。在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的教育救國路上,聯大師生最終經受住了物資匱乏之考驗,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圓滿完成薪火相傳,實現了弦歌不輟的精神之富足。2020年1月2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云南師范大學校園內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考察調研時指出,“國難危機的時候,我們的教育精華輾轉周折聚集在這里,形成精英薈萃的局面,最后在這里開花結果,又把種子播撒出去,所培養的人才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深刻啟示我們,教育要同國家之命運、民族之前途緊密聯系起來。為國家、為民族,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學習的動機。艱苦簡陋的環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我們現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有歷史感責任感、志存高遠的時代新人,不負韶華,不負時代?!?/p>

      云大不僅借土地給聯大,還鼎力幫助聯大解決很多具體難題。1940年,適逢清華建校二十九周年,要舉行紀念活動,但當時聯大沒有一個容納數百人的大禮堂。梅貽琦寫信給熊慶來說:“校中同仁及在昆友人擬于舉行紀念會以資慶祝,惟開會地點尚未定妥,因思貴校至公堂頗為寬敞,可容多人,屆時可否惠借一用?!毙軕c來3月28日回函說:“擬用敝校至公堂舉行紀念,自當遵示辦理?!?/p>

      1938年8月,西南聯大遵照教育部命令增設師范學院,聯大將文學院哲學心理教育系的部分師生并入該院成立教育系,但仍然難以維系發展。云大忍痛割愛,同意將設有文史地、數理化、教育3組的教育系調出,支持聯大辦學,還將相關的圖書資料借給聯大師生使用。

      同時,聯大對云大也是關懷備至。1938年7月1日,云大終于改為國立,躍上了一個新臺階,這與聯大各位教授的支持分不開。1939年1月25日,云大在至公堂舉行了熊慶來就任校長的宣誓禮,蔣夢麟及聯大不少教師到場祝賀。1946年清華航空研究所復員后,清華航空研究所的風洞及全部附帶設備交付云大航空系保管并使用。之后,云大航空系積極發揮設備作用,為國家培養了很多具有精確電訊知識、實地通訊技能的技術人才。

      請名教授到云大講學

      “學校成績之良窳,過半由教師負責?!边@是熊慶來任云大校長后,對教師重要性的清醒認識。如果說熊先生之前教學過程中以注重發掘華羅庚等一批數學奇才而為人所稱道的話,那其擔任校長后則以培養名師教授隊伍推動整體教學質量提升而為世人肯定認可。

      為發揮聯大很多大師級的教師學科帶動作用,進一步提升云大教學質量,熊慶來采取多種方式延攬聯大學者到云大任教。1938年,熊慶來竭力爭取中英庚款在云大設置講席聘請聯大蕭遽、趙忠堯兩位教授到校講學。更多時候,則以借聘的方式延攬教授來授課。針對聯大成立初期禁止教師外出兼課的規定,求賢若渴的熊慶來多次與聯大校務委員會溝通,最后終于達成互借協議,聯大專門召開常務委員會通過了《教授校外兼課規則》,規定本校教授取得學校及有關院系的同意可在其他大學兼課,所授課程以在本?,F授者為限。同時規定,本校教授資格以下教師,不得在外兼課。

      據統計,云大1944年度聘用的37名兼課教師中聯大就占了21名,潘光旦、華羅庚、陳省身、吳征鎰、馮景蘭等都在其中。兼課期間,潘光旦為云大社會學系先后開設了“社會思想史”“西洋通史”等課;陳省身為云大學生講授“高等幾何”“非歐幾何”等課程,深受歡迎。

      到云大兼課的教師,他們完全按照在聯大上課的方式方法及課時標準給云大學生講課,從不敷衍了事,絕不在教學上打折扣。1946年初,聯大確定5月復員北上,按此,要完成1個學期的課程還差一兩個月的時間,但兼課教師對在云大兼的課多加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大膽聘用被聯大解聘的劉文典,是熊慶來海納百川、不拘一格選用人才理念的具體踐行。到云大以后,劉文典一年間開了“王維詩”“李義山詩”“溫李詩”“慈恩法師傳”“瘦子山集”“漢魏六朝”“文選”“莊子”等眾多課程,聽課學生絡繹不絕,課堂常常爆滿。

      聯大教師的到來,充實了云大的師資隊伍,促進了云大教學質量的大步提升?!拔衣犅摯蠼淌诹_庸講杜詩,他從歷史背景、寫作技巧等方面談得很好,給我以深刻的影響,對我以后讀詩寫詩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痹拼笪氖废?943級學生馬忠民如是回憶當年聽課情景。

      抗戰勝利后,聯大除留下教育學院,其他學院解散,內遷大學紛紛遷回原址,大批教職員隨之返回故鄉。面對云南各類學校師資奇缺的局面,熊慶來竭力挽留聯大教師到云大任教,對愿意到云大任教的教師,不僅提高其生活待遇,還給予各種優厚的條件。云大希望與清華、北大、南開3校在學術研究方面繼續合作。為此,熊慶來分別致函3校:“貴校八年以來于艱苦生活之中對西南文化社會之調查研究工作,在中國邊疆文化開一研究之新紀元,敝校僻在邊隅蒙惠良多。為使研究工作不致中斷,使邊疆教育得以維持,擬將本校舊日之西南文化研究室及西南社會研究室合并擴充為‘西南文化社會研究室’,擬設講座或導師若干人,聘請貴校歷史、社會、國文等系教授擔任,俾邊疆文化教育工作得繼續發展,不致停頓?!弊肿志渚溟g,可見求賢若渴之迫切心情、滿滿之合作誠意。合作以云大西南文化社會研究室特設講座或導師等方式,聘請3校教授來授課,繼續傳播文化,開展友好合作。

      在抗日戰爭帶來的重重考驗面前,西南聯大和云大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1946年,兩所學校均被英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列為中國15所在世界最具影響的大學之一。

      作為熊慶來的故鄉,彌勒一直注重傳承弘揚先生這份好學上進、求知若渴的可貴精神,切實把教育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推動,大力傳承弘揚尊師重教優良傳統。近年來,為擦亮彌勒城市名片,彰顯城市魅力,彌勒市委、市政府打出了“慶來故里  福地彌勒”的城市形象名片。熊慶來先生出生地朋普鎮息宰村(彝族語息為“新”、宰為“邊”,意即“在河邊新建的村子”,因村建在甸溪河畔而得名)已更名為慶來村。彌勒市區內建有慶來公園、慶來學校。當前,全市人民正砥礪奮進,繼續推進綠美行動,不斷提升文化內涵,奮力建設云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強市,竭力把迪之先生“敬恭桑梓”、鼎力支持聯大發展的暖心故事代代傳承下去,更好潤澤鄉里、造福百姓。

      參考資料:《云大與聯大互動關系之調查》

    (責任編輯:袁瀟楠 審核:盧秀麗)
    回到頂部
    曰批国产精品视频_黄色网片在线观看_精品国产丝袜自在线国语_2021亚洲高清无码
      <thead id="co6fv"><sup id="co6fv"><track id="co6fv"></track></sup></thead>
    1. <acronym id="co6fv"></acronym>
      <acronym id="co6fv"><label id="co6fv"><xmp id="co6fv"></xmp></label></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