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彌勒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把鄉風文明作為鄉村振興的緊迫任務,全力發揮文明浸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讓文明鄉風浸潤彌勒大地,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勁動能。
政治引領 鞏固農村思想陣地
彌勒市積極強化政治引領,全力抓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有效整合講習所、農民夜校、黨員活動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基層陣地資源,引導農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鞏固黨在農村的思想陣地。抽調市直機關、社區種植能手及理論宣講骨干,組織廣大黨員群眾開展廁所革命、人居環境提升等政策方針教育培訓,打造融思想引領、服務群眾、鑄魂立德、傳承文化、弘揚新風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基層綜合平臺,助推鄉風文明建設。
目前,全市各鄉鎮(街道)共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實踐所13個、實踐站149個,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廣場(公園)2個、主題村寨149個。實踐中心(所、站)采取符合農村特點、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常態化開展農村思想道德教育,不僅促進群眾思想轉變,還激發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動力。如西三鎮花口村委會積極開展人居環境、風貌管控、村莊建設、文明鄉風建設等專項行動,推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紅黑榜”科級領導干部掛鉤機制》,通過問題交辦、專項督辦等方式,以制度落實推動村莊管出“風貌統一、節點增色、空間騰退、庭院美化、產業聯動”的新實效?;诶险膊鸪输撏叻?0座、實施房屋外立面風貌統一工程52戶,推動村子實現農旅融合發展,村風民風持續向上向善。
移風易俗 革除陋習樹新風
為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彌勒市積極在農村倡導科學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揚勤勞節儉的優良傳統,通過移風易俗、革除陋習,采取有效措施把群眾的人情負擔減下來,形成節約光榮、鋪張可恥的良好風尚。
全市149個村(社區)、1170個村(居)民小組適時修訂完善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建立健全監督和獎懲機制,引導村民自覺養成良好習慣,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氛圍。如,東山鎮結合實際制定了《東山鎮開展移風易俗促鄉風文明專項整治方案》等文件,規定集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所有搬遷戶搬遷新居不得宴請,規定鎮村組領導干部帶頭不操辦、不參與升學宴、滿月宴、喬遷宴、殺豬宴等。同時,在將軍寨社區組建白色醫療、橙色就業、紅色文化等5支志愿者服務隊,每月組織開展一次志愿服務活動,幫助村民逐步革除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尚。
以文化人 既“塑形”又“鑄魂”
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彌勒市堅持以文化人,圍繞鄉村振興總體布局,真抓實干、銳意進取,不斷提升鄉村文化活動服務效能。
堅持立足實際,扎實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通過實實在在有溫度的工作措施,倡導奮發向上風氣,樹立精神文明新風尚,不斷提升以文化人內涵。小太平村土地流轉后,村民從傳統的務農、外出務工向“綠領工人”轉變,村子依托“美麗鄉村·女子學堂”開展烹飪培訓、餐飲禮儀、商務會務、面點制作等各類技能培訓,組織巾幗連心志愿隊到144戶家庭走訪交談,在拉家常、聊生活中,幫助村民收集建立家風檔案,讓飽含家庭“奮斗史”和“變遷史”的質樸家風家訓發揮出規訓作用。
典型引領 選樹標桿增添動力
彌勒市充分發揮文明新風示范村和先進典型人物示范帶動作用,潤物無聲引領文明風氣持續向好。積極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成功創建全國文明村鎮3個、全國文明校園1所;創建省級文明村鎮12個、文明校園1所、文明單位17個、文明家庭1戶;創建州級文明村鎮30個、文明單位40個、文明校園14所、文明家庭44戶。啟動“彌勒好人”常態聯動選樹,2022年評選出20名“彌勒好人”,用身邊人、身邊事引導群眾、成風化俗。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痹璩?0萬元助力彌勒脫貧攻堅事業的老黨員楊家訓入選2020年8月—9月“中國好人榜”,他多次深入老家章保社區小河邊村民小組等基層一線講黨課,以身作則傳播文明力量。東山鎮鋪龍村原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永斌上榜2021年9月“中國好人榜”,其生前一直堅持“哪里的群眾需要我,我就在哪里”的理念,30年如一日認真履職盡責,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中國好人、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持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彌勒發展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和豐潤道德滋養。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站在新起點上,彌勒市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讓文明鄉風吹拂山鄉田野,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把彌勒建設成為“云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強市”注入澎湃精神動能。
(責任編輯:韋鳴 審核:盧秀麗)